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北京市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细则

时间:2024-06-28 14:20:2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9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细则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细则
市政府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全民所有制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因临时性、季节性生产或工作需要,招用工作期限不超过一年的临时工,必须执行《规定》和本细则。
第三条 市劳动局主管全市临时工管理工作, 区、县劳动局主管本区、县临时工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负责本地区临时工登记、培训、介绍、收缴临时工养老保险基金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 用工企业需要临时工, 应当招用持有“求职证”的本市城镇待业人员,并在被招用人的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办理招用手续、临时工养老保险手续,并按市劳动局、市物价局规定缴纳管理费。
因本市城镇待业人员满足不了用工需要,必须招用本市农民工的,按招用本市农民工的规定办理;必须招用外地农民工的,依照《北京市外地人员务工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招用临时工, 必须由用工企业和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统一文本及管理办法,由市劳动局制定。
第六条 临时工劳动合同争议, 争议双方当事人均可向用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向企业所在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七条 临时工的工资分配形式, 由用工企业与临时工本人协商确定。
实行月工资制的,临时工的工资可以高于本企业同工种、同岗位合同制工人工资标准的20%。实行日工资制的,日工资不得低于2.50元;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日工资不得低于3.50元。
第八条 临时工可以享受用工企业同岗位、同工种合同制工人的岗位津贴、补贴(不含工资性补贴)和法定节日加班工资等待遇,奖金由用工企业确定。
第九条 临时工在企业工作期间因工死亡的, 其善后待遇与合同制工人因工死亡的善后待遇相同。
临时工在企业工作期间因工负伤的,其医疗期间的工资和医疗等各项待遇,与合同制工人因工负伤医疗期间的待遇相同。医疗终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伤残程度。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与丧失劳动能力的合同制工人同等对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在合同期内,由用工企业负责安排其? λ芗暗墓ぷ?合同期满,根据其伤残程度由用工企业发给相当于本人6个月至12个月标准工资数额的伤残补助费。
第十条 临时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经医院证明需要停工医疗的,停工医疗期为其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在医疗期内其医疗待遇,应当与合同制工人医疗期间的待遇相同,伤病假期间,由用工企业按下列规定发给补助费:
一、连续工作不满6个月的,不发工资和生活补助费。
二、连续工作满6个月的,不发工资,可以按照其标准工资的50%发给生活补助费。
三、连续工作满6个月,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发给其相当于1个月标准工资数额的医疗补助费。
临时工在劳动合同期间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由用工企业发给其家属丧葬补助费200元,并发给不少于其本人3个月标准工资数额的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救济费。
第十一条 从城镇招用的临时工, 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市城镇临时工养老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制定。
第十二条 临时工的劳动保护待遇, 应当与用工企业同工种、同岗位的合同制工人劳动保护待遇相同。
临时工因工伤亡事故,按照《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用工企业必须对临时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经教育考核合格的,阶计渖细诠ぷ对从事特种作业操作的临时工,必须按照《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对在有毒有害和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场所工作的临时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 用工企业违反《规定》和本细则的, 由市、区、县劳动局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处罚或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按规定办理招用手续,擅自使用临时工的企业,每使用一名临时工罚款1000元。
二、对不按时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依照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的有关规定处罚。
三、对违反有关临时工工资、劳动保险、伤残、医疗、丧葬等待遇规定的,责令严格按照本细则的规定执行,并处500元罚款。
第十五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市、区、县所属集体所有制企业招用临时工,参照《规定》和本细则执行。
第十六条 本细则具体执行中的问题, 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细则自1990年7 月1 日起施行。



1990年6月6日

卫生部关于中等卫生学校经费标准的意见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中等卫生学校经费标准的意见

1989年2月14日,卫生部

前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事业有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尤其经费短缺,致使各地中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鉴于中等医学教育经费由卫生事业经费列支,目前国家对中等卫生学校正常经费标准又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经费标准差别很大。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政策性补贴项目不断增多,物价不断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使学校经费支出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正常经费的增长幅度,而学校的创收能力又很有限,中等卫生学校经费困难,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改善中等卫生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的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必须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的精神,中等医学教育经费应在卫生事业费中占一定的比例,并应随着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逐年增长,保证学校教学活动能正常开展。
根据国家教委、财政部(86)教计字111号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定额标准,按现行财政体制,可分别由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财力的可能,制定标准。现就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经费标准提出以下意见,供各地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具体定额标准时参考。

一、目前中等卫生学校经费的现状
据黑龙江、吉林、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江苏、山东等9个六类地区34所中等卫生学校的调查,中等卫生学校正常教育经费的计算方法大体分为三种,一是按每生年平均定额标准计算;二是按教职工和学生人数分别定额标准计算;三是按学校规模确定经费总数。拨款形式也分三种,一是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直接拨给;二是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地财政部门分别拨给;三是由当地财政部门直接拨给。上述地区按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计算拨给的幅度为850--1400元(包括物价和肉价补贴)。
此标准都是在1980至1982年财政体制改革,实行财政包干期间实行的,1983年以后基本没有增加,但学校的实际支出却逐年大幅度增加。
(一)人员费用的增高
人员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助学金和各种补贴等用于教职工和学生的经费。1982至1988年间由于物价上调,各种政策性补贴项目增多和标准提高,以及职称改革增长工资等因素,使人员费用的支出逐年上升。
1.按政策规定教职工费用新增加因素
从1982年到1988年间,按政策规定新增加费用支出因素有副食补贴、肉价补贴、物价补贴、教(护)龄津贴、洗理费、书报费、独生子女费、职工奖金等。据调查每人每月增加经费支出:1982年5.80元,1985年34.70元,1987年30.70元,1988年45.70元,是1982年的7.9倍。
2.按政策规定教职工费用支出上调因素
从1982年到1988年间按政策规定教职工费用支出的上调因素近10种。1982年教职工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为72元,1988年为102元,是1982年的1.4倍;出差补助费1982年为0.8元,1988年为3.50元,是1982年的4.4倍;误餐费和进修补助费1982年为0.30元,1988年为1.20元,是1982年的4倍;遗属补助费1982年为13.50元,1988年为36--43元,是1982年的2.7—3.2倍;丧葬抚恤金1982年550元,1988年近1500元,是1982年的2.7倍。
3.学生补贴的增长因素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助学金几年来基本没有变动,而各种补贴(如物价、肉价补贴等)逐年增加。据调查每生每月的助学金和各种补贴:护士专业(包括护士和助产士,下同)学生1983年为22元,1988年为36元,是1983年的1.6倍;其它专业学生1983年为15元,1988年为29元,是1983年的1.9倍。(见下表)
各专业学生助学金和各种补贴费用明细表
单位:元/生、月
----------------------------------------------------------------------------------------------
护 士 专 业 其它专业
助学金 各种补贴 合计 助学金 各种补贴 合计
----------------------------------------------------------------------------------------------
1983年 19.5 2.5 | 22 |12.5 2.5 15
1984年 19.5 5.0 | 24.5 |12.5 5.0 17.5
1987年 19.5 8.5 | 28 |12.5 8.5 21
1988年 19.5 16.5 | 36 |12.5 16.5 29
----------------------------------------------------------------------------------------------


4.人员费用增高的其它因素
(1)部分中等卫生学校由于历史诸原因和特殊情况,造成教职工超编人员的费用支出,挤占国家拨款正常经费。
(2)部分学校专业设置比较多和专业设置不合理,聘请校外兼课人员的费用支出全部占用国家拨款正常经费。据调查,有的学校此项支出占年度总经费的2.5%。
(3)近几年来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把过去归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划为学校管理。国家对离退休人员的经费专项拨款支出不足部分均挤占学校事业费。据调查,有的学校此项费用占年度经费的1.8%。
(4)部分中等卫生学校因地理环境和季节的不同,需按期聘用临时工来完成学校各项任务,临时工的费用支出全部挤占年度事业费。据调查,有的学校此项经费支出挤占年度经费1.9%。
(5)由于医疗费的调价,公费医疗费用的支出,挤占学校事业费。
(二)公用费用上调的因素
中等卫生学校的公用费用主要包括公务费、业务费、维修费、购置费和其它费用等。据调查,学校用于教学和生活上的物品价格普遍上调,1988年上调幅度为1982年当时价格的1.4—4.2倍。例如:电费为3.2倍、水费为2.5倍、燃料煤为3.5倍、燃料油为1.4倍、碘化押为2.7倍、铬酸钾为2.5倍、苯酚酮为3.9倍、实验家兔为4.2倍、蒸馏水为2.5倍、蟾蜍为3倍。
学生生产实习费的支出也大幅度增加,据调查1988年的各项费用为1982年的2—4倍。其中,伙食补助为4.4倍,夜餐补助为4倍,保健费为2倍,交通费为2.2倍,实习管理费为2—3倍,伙食管理费为2--3.3倍,杂费为4倍。
(三)学校经费的支出流向不合理
人员费用支出比例大,公用费用支出比例小。从调查三个年度(1982、1985、1988)的经费流向看出:(1)人员费用逐年递增,如1982年为49.9%,1985年为60.6%,1988年为64.6%。(2)公用费用逐年下降,如1982年为50.1%,1985年为39.4%,1988年为35.4%。(3)人员费用支出增多挤占公用费用,二者的比例倒挂越来越严重,如1982年为1:1,1985年为1.5:1,1988年为1.8:1。(4)业务费逐年下降,如:1982年为9.4%,1985年为9.2%,1988年为7.6%。

二、制定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的意见
(一)全国六类地区不同规模、不同专业的学校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
根据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85)教职字008号《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规定:学校教职工人员编制和不同规模的学校有一定的比例要求。640生(1:4)的编制为160名教职工,960生(1:4.25)的编制为226名,1280生(1:4.5)的编制为284名,1600生(1:4.8)的编制为333名。由于学校的规模不同,学生与教职工的比例不一样,学生平均分担教职工的工资、补助工资和福利费等金额也不等。因此,不同规模的学校,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也不同,护士专业学生经费标准幅度1477—1401元;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准幅度为1393—1317元,特殊专业学生经费标准幅度为1641—1565元。
(二)六类地区640生规模的学校不同专业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和计算方法(详见附件: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640生学校规模经费定额标准说明)
1.标准
640生规模的学校,教职工人数应为160名。根据调查测算,护士、助产士专业学生年平均标准经费为1477元;普通专业(医士、中医士、妇幼医士等)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为1393元;特殊专业(卫生医士、放射医(技)士、口腔医(技)士、检验士、卫生检验士、临床检验士、药剂士、中药士等)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为1641元。(见下表)
全国六类地区640生规模学生年均经费标准表
单位:元/生、年
------------------------------------------------------------------------------
护士专业 普通专业 特殊专业
------------------------------------------------------------------------------
工 资 306 306 306
补助工资 100 100 100
职工福利费 43 43 43
人民助学金 306 222 222
公 务 费 198 198 198
设备购置及维修费 50 50 100
修 缮 费 72 72 72
图书购置费 24 24 24
业 务 费 348 348 546
学生医药费 12 12 12
其他费用 18 18 18
合 计 1477 1393 1641
------------------------------------------------------------------------------


2.计算方法
(1)工资
据调查,各学校1987年人均月工资为94元,再加上基本工资上调10%的因素,人均月工资为102元,年工资为1224元,经测算每生每年分担教职工工资额为306元。即:
102元工资×12个月×160教工÷640学生=306(元/生、年)
(2)补助工资
依据调查1988年补助工资项目有教(护)龄津贴、保健津贴、副食补贴(不包括物价上调的各种补贴如肉补贴等)、报刊费、奖励工资等,年人均金额为400元,经测算每生每年分担教职工补助工资额为100元。即:
400元×160教工÷640学生=100(元/生、年)


(3)职工福利费
1988年职工福利费项目有工会经费、福利费、洗理费、抚恤金、遗属补助、独生子女补贴、探亲费等,年人均金额为172元,经测算每生每年分担福利费金额为43元。即:
172元×160教工÷640学生=43(元/生、年)


(4)学生人民助学金和副食补贴
人民助学金护士专业按(100%享受助学金)每生每月19.5元,其他专业按(60%享受助学金),每生每月12.5元。学生副食补贴每生每月6元(不包括物价上调的各种补贴,如肉贴等)。经测算每生每年的人民助学金和副食补贴,护士专业为306元;其他专业为222元。即:
(19.5元+6)×12=306(元/生、年)
(12.5元+6)×12=222(元/生、年)


(5)公务费
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一般维修费、汽车修理费、燃料费、养路费、劳保用品费、宣传卫生费等。每生年均分担金额为198元。
(6)设备购置及维修费
是指500元以下的小型仪器的购置和大型设备的维修费用。根据专业性质不同,护士专业和普通专业学生每生年均为50元,特殊专业学生,每生年均为100元。
(7)修缮费
属于正常的修缮费用,不包括单项工程2500元以上的大型的建筑、维修项目。根据八六年国家教委关于《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的规定,每生使用面积约30.32M2,根据调查每平方米修缮费为2.4元,每生年分担修缮费72元。即:
2.4元×30m2=72(元/生、年)

(8)图书购置费
根据国家教委(86)教职字010号和(87)教基字008号文件要求640生规模的学校藏书为8万册(每生均为125册)。适用图书平均每生不应少于60册。


学校图书经费每年不应少于15360元。(每生每年为24元)即:
15360元÷640=24(元/生、年)

(9)业务费
包括教学实验、生产实习、讲义、文体、师资培训和教学杂支等项目。护士专业和普通专业每生每年为348元,特殊专业每生每年为546元。(见下表)
不同专业每生每年业务费明细表
单位:元/生、年
--------------------------------------------------------------------------------------------
教 生 讲 文 教 师 招
学 产 学 资 生 合
实 实 义 体 杂 培 毕
验 习 支 训 业
费 费 费 费 费 费 费 计

--------------------------------------------------------------------------------------------
护士、普通专业 120 120 12 24 18 36 18 348
特殊专业 300 120 12 24 36 36 18 546
--------------------------------------------------------------------------------------------


(10)学生医疗费
每生每年12元。
(11)其他费用
每生每年18元。此项包括托儿所费用。
(三)其它项目经费
其他项目的经费均不应计入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内,要另行计算拨款。
(1)学生和教职工的肉价补贴和物价补贴经费不属于卫生事业经费内列支。
(2)离退休人员经费应单独拨款。
(3)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长期合同工的管理费与保险费应单独计算。
(4)其它地区性经费项目,如北方的冬季取暖费、南方的防暑降温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补贴等地区性经费项目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单独拨款。例如黑龙江省的冬季取暖费按六个月取暖期计算,每生分担取暖费为228元(月均38元)。
(5)学校的基建经费(包括2500元以上的修缮经费)和专项设备经费应单独拨款。
(四)经费标准计算方法
规模不足640人的,仍按640人规模经费标准计算。其他规模的学校按下列公式计算。其公式为:
1.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计算公式
K--K1
R=R1--1------------(R1--1--R1--2)
K2--K1
注:R 代表学生经费标准。
R1--1 代表64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
准。
R1--2 代表96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
准。
K 代表学校规模。
K1 代表640人规模。
K2 代表960人规模(K3、K4分别代表1280
人、1600人的规模)。
2.学校年经费总额计算公式
X=〔R1.a1+R2.a2…+M.b.(a1+a2+…)〕
.(1+n)
注:X 代表学校年经费总额。
R1 代表64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经费
标准。
R2 代表640人规模特殊专业学生经费
标准。
a1 代表64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人数。
a2 代表640人规模特殊专业学生人数。
M 代表取暖费、降温防暑费和离退休费
等月定额标准。
b 代表取暖、降温防暑等月份。
n 代表地区差价系数和物价系数的总
和。

例:六类地区北方的一所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人数800名,其中普通专业学生500名,特殊专业学生300名,冬季取暖期为四个月,全年经费应为:
800--640
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准=1393------------------×
960--640
(1393--1366)
=1379.5(元/生、年)
800--640
特殊专业学生经费标准=1641------------------×
960--640
(1641--1614)
=1627.5(元/生、年)
学校年经费总额=1379.5×500+1627.5×300
+38×4×(500+300)=1299600元

三、执行本《经费标准》的说明
1.本经费标准是以八十年代中下期国民经济的情况和物价水平制定的基本标准,应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或物价调整的因素进行定期的调整,切实体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使中等医学教育经费在卫生事业经费中的比例和按在校学生人数年平均的教育经费标准
都有逐步的增长。其增长幅度应高于当地年度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
2.学校规模与经费的关系
学校规模的大小与学校经费多少成正比关系。只有挖掘学校的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进竞争机制,扩大招生数,有了生机和活力,才能提高教育经济效益,加速中等卫生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各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条件达到和扩大学校规模,充分发挥办学经济效益。
3.学校专业设置与经费的关系
学校专业的合理设置与学校经费的关系十分密切。一个学校专业设置不宜过多,以3—5个为宜,按照专业性质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教学人员的作用和合理使用教学设备。
4.学校编制与经费的关系
学校编制与经费的关系非常重要,只有根据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人员编制标准》进行合理定编,充分发挥在编人员的作用,才能缩减人员费用支出,增加公用费用,尤其是业务费的支出比例,保证教学计划的落实和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各学校应控制和调整好教职工人员编制。对列为全国重点学校、专业设置在六个以上和学校情况特殊,如学校地处远郊区,远离生活物品供应点,或地处高寒地区所增加编制人员的费用可另行计算。对已达到规模而缺编的学校,结余的经费可用于公用费用上。
5.学校经费流向结构与经费的关系
合理的经费流向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保证,只有当公用费用的比例大于人员费用的比例时,学校的经费才能保证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改善办学条件。本《经费标准》的经费流向结构主要体现在扭转人员费用与公用费用的支出比例倒置的关系。(见下表)
学校经费流向结构表
单位:%
------------------------------------------------------------------------
护士专业 普通专业 特殊专业
------------------------------------------------------------------------
人员费用
工 资 19.4 20.6 17.4
补助工资 6.3 6.6 5.7
职工福利费 2.7 2.8 2.4
离退休人员费用 6.7 6.7 6.7
人民助学金 19.4 14.9 12.6
合 计 54.5 51.6 44.8
公用费用
公务费 12.5 13.3 11.3
购置费 4.6 4.9 7.0
修缮费 4.5 4.8 4.1
业务费 22.8 24.2 31.8
其他费 1.1 1.2 1.0
合 计 45.5 48.4 55.2
------------------------------------------------------------------------
注:为了便于对比,表中离退休费用占6.7%是依据原流向结构的比例,加入本标准中计算的。
6.本《经费标准》与其他类别地区的关系
本《经费标准》是以六类地区为基础测算的,结合多数中等卫生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制定的基本标准。经济发达地区和高类别地区中等卫生学校的经费标准应高于此标准,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经费标准。

附件: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640生学校规模经费定额标准说明
一、中等卫生学校经费定额标准
单位:元/生、年
----------------------------------------------------------------------------
专 业 640生 960生 1280生 1600生
----------------------------------------------------------------------------
护 士 1477 1450 1427 1401
普 通 1393 1366 1343 1317
特 殊 1641 1614 1591 1565
----------------------------------------------------------------------------
注:1.护士专业包括护士、助产士专业
2.普通专业包括医士、中医士、妇幼医士专业
3.特殊专业包括卫生医士、放射医(技)士、口腔医(技)士、检验士、临床检验士、卫生检验士、药剂士、中药士专业。
二、640生学校规模中等卫生学校经费定额总表
单位:元/生、年
----------------------------------------------------------------------------
项 目 护士专业 普通专业 特殊专业
----------------------------------------------------------------------------
工 资 306 306 306
补助工资* 100 100 100
职工福利费 43 43 43
人民助学金* 306 222 222
公务费 198 198 198
设备购置及维持费 50 50 100
图书购置费 24 24 24
房屋修缮费 72 72 72
业务费 348 348 546
学生医疗费 12 12 12
其他费用 18 18 18
合计 1477 1393 1641
----------------------------------------------------------------------------
*不包括调整物价的各种补贴,如肉价补贴等(下同)。
三、基本工资
------------------------------------------------------------------------------
教工人均 每生人均
标准(元) 标准(元) 备 注
------------------------------------------------------------------------------
教工与学生比例 1:4
教工人数 160
------------------------------------------------------------------------------
人均月工资 102 25.5 包括技术职务兑现和增资
10%因素
人均年工资 1224 306
全校年工资额(元) 195840
------------------------------------------------------------------------------
四、补助工资
单位:元
--------------------------------------------------------------------------------------------
项 目 教工年 每生年 备 注
均标准 均标准
--------------------------------------------------------------------------------------------
取暖补贴或防暑降温补贴 12.8 3.2
标准0.58元/月,享受面
粮煤补贴 9.2 2.3 33%
标准6—15元/月,享受
保健津贴 39.5 9.88 面65%
交通补贴 13 3.25
加班享受面5%,夜餐值班
夜餐费 4 1 50%
副食补贴 60 15 标准5元/月,享受面100%
教龄津贴 37.8 9.45 标准3、5、7、10元/月,享受
面60%
班主任津贴 3.7 0.92 标准7元/月,享受面8.5%
面60%
标准20--35元/年,享受面
报刊津贴 40 10 100%
奖金 180 45 标准180元/年,享受面
100%
合 计 400 100
--------------------------------------------------------------------------------------------
五、职工福利费
单位:元
----------------------------------------------------------------------------------------
项 目 教工年均 每生年均 备 注
----------------------------------------------------------------------------------------
福利费 36 9 标准3元/月
工会经费 32 8 工资总额2%
丧葬和抚恤金 11.8 2.95 按财政部(86)276号,
病故的一次性抚恤金为
十个月工资额
遗属补助费 10.4 2.6
探亲车船费 5.9 1.48
独生子女保健费 15.9 3.97
标准4元/月,享受洗理费
48 12 100%
洗理费
其他 12 3
合计 172 43
----------------------------------------------------------------------------------------
六、人民助学金及副食补贴
单位:元
------------------------------------------------------------------------
人民助学金 副食补贴 每生年均
------------------------------------------------------------------------
护士、助产士专业 19.5 6 306
其他专业 12.5 6 222
------------------------------------------------------------------------
七、公务费
----------------------------------------------------------------------------------------------------------
每生月均
项 目 说明
标准(元)
----------------------------------------------------------------------------------------------------------
办公费 0.4 办公用品、用具、行政印刷费用等。
邮电费 0.5 邮政、电讯、电话费用。
水电费 4.1 学校用水、电费用(不包括伙食用水电费)。
差旅费 3 工作人员市内外公出,教学学术活动,进修学习等旅费、误
餐补助,经批准的外地就医车船费、调干旅费等。
机动车船维持费 4.8 各种车船的修理,车辆保险,牌照费、燃料费、养路费等。
行政设备维修费 0.5 各种家具和其他行政设备的维护修理费。
宣传费 0.3 公用报刊费、宣传教育材料、画报、照片等费用。
杂支费及卫生用具 1.5 公用杂品、零星用具、锁、电灯用具等及缴纳卫生费、购买卫
生清扫用具等。
劳动保护用品 0.4 教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饮水燃料 1.0 教职工学生饮用开水、洗用热水用燃料。
每生月均 16.5
每生年均 198
----------------------------------------------------------------------------------------------------------
八、设备购置及维持费
------------------------------------------------------------------------------
每生年均
说明
标准(元)
------------------------------------------------------------------------------
普通专业 50 大型设备的维持费用和单价在500元以下的小型设备的
正常购置费用。
特殊专业 100
------------------------------------------------------------------------------
九、图书购置费
--------------------------------------------------
标准(元) 说 明
--------------------------------------------------
每生月均 2
每生年均 24
--------------------------------------------------
十、房屋修缮费
----------------------------------------------------------------------------------------
标准(元) 说 明
----------------------------------------------------------------------------------------
每平方米月均 0.2 此属于正常修缮费用,不包括单项工程2500元以上的大
型建筑维修的费用,每生均建筑面积30.32m2是国家教委
每平方米年均 2.4 87年教基字008号文中的定额。
每生按30m2计算 72.0
----------------------------------------------------------------------------------------
十一、业务费
----------------------------------------------------------------------------------------------------
普通专业每生 特殊专业每生
项 目 说明
月均标准(元) 月均标准(元)
----------------------------------------------------------------------------------------------------
教学实验消耗的各种材料费、试剂、低值易
教学实验费 10 25 耗的工具、器具、玻璃器皿、实验动、植物等
费用。教学仪器设备保养修理费用。
生产实习费 10 10 学生生产实习期间的伙食补助、夜餐费、保
健费、车船交通费、向实习单位缴纳的实习
管理费、伙食管理费、杂支等。
资料讲义印刷费 1 1 资料、讲义材料费用、教学印刷费。
购置各种低值体育器械,文娱器具用品、运
文体费 2 2
动服、运动设备修理费及运动会经费
教学杂支 1.5 3 动物饲料,教学用粉笔等费用。
师资培训费 3 3 师资学习费用。
招生及毕业费 1.5 1.5 学生招生及毕业费用。
每生月均 29 45.5
每生年均 348 546
----------------------------------------------------------------------------------------------------
十二、学生医疗费
------------------------------------------------------------------
标准(元) 说 明
------------------------------------------------------------------
每生月均 1 学校医疗保健费用。
每生年均 12
------------------------------------------------------------------
十三、其他费用
------------------------------------------------------------------
标准(元) 说 明
------------------------------------------------------------------
每生月均 1.5 学校托儿所、排污、街道卫生等
每生年均 18 其他费用。
------------------------------------------------------------------


合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


合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政府令〔2009〕149号



  《合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9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

  
二○○九年十月十三日

合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提高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合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建成区内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

  第四条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区负责,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容部门)是本市建筑垃圾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各区市容部门、开发区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市市容部门的统一安排,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具体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公安、国土资源、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绿化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

  第六条 因工程建设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承担处置责任。

  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15日内,向市市容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

  建设单位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拆迁许可证;

  (二)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建筑垃圾产生总量、计划处置外运量、土方工程计划施工工期);

  (三)计算建筑垃圾处置量的图纸资料。

  市市容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核发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明文件。

  第七条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当与所在区市容部门(开发区相关管理部门)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施工现场出入口的道路应当硬化,配置相应的车辆冲洗设施,保持驶离工地的车辆清洁。

  第八条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处置建筑垃圾,应当委托已取得《建筑垃圾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运输。

  第九条 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向市市容部门申请办理《建筑垃圾运输经营许可证》:

  (一)具有工商营业执照,符合货物运输经营活动的相关规定;

  (二)有已安装符合标准的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的运输车辆,车辆核定总载重量不少于80吨;

  (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个人和未取得《建筑垃圾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建筑垃圾运输活动。

  第十条 市市容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对核准的企业颁发《建筑垃圾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将其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予以登记。

  市市容部门应当将取得《建筑垃圾运输经营许可证》的运输企业及已登记的车辆予以公示。

  第十一条 取得《建筑垃圾运输经营许可证》的运输企业在承运建筑垃圾前,应当持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签订的委托运输协议向市市容部门申请办理建筑垃圾单车运输证。

  市市容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核发建筑垃圾单车运输证。建筑垃圾单车运输证应当记载建筑工地名称、运输企业名称、车牌号、行驶的路线和时间、建筑垃圾倾倒地点等事项。

  第十二条 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使用经核准的车辆运输;

  (二)实行密闭化运输,不得遗撒、泄漏;

  (三)按照核定的时间、路线、地点运输和倾倒建筑垃圾并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单车运输证;

  (四)遵守交通规则和环境噪声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十三条 建筑垃圾消纳专用场地的建设纳入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市规划部门应当会同市容、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根据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建筑垃圾消纳专用场地应当配备相应的摊铺、碾压、降尘、照明等机械和设备,有排水、消防等设施,出入口道路应当硬化并设置规范的净车出场设施,保持驶离场地的车辆清洁。

  第十四条 各类建设工程、开发用地需要回填、利用建筑垃圾的,经市市容部门实地勘察,可以作为建筑垃圾消纳场所。

  市市容部门应当建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信息平台,分类提供建筑垃圾产生、利用的信息。

  第十五条 建筑垃圾处置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按照价格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六条 居民因装饰、维修等产生的零星建筑垃圾,应当按照物业管理单位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指定的地点统一堆放,并按规定交纳有关费用;物业管理单位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统一清运。

  零星建筑垃圾运输应当采用袋装或者密闭的方式,运输过程中不得遗撒、泄漏,并在市容部门核定的地点倾倒。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消纳场所受纳建筑垃圾。

  第十八条 禁止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建设单位擅自处置或者超出核准范围处置建筑垃圾的,由市容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施工现场不符合要求的,由市容部门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交给未取得《建筑垃圾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或者个人运输的,由市容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未取得《建筑垃圾运输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建筑垃圾运输活动的,由市容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运输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容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使用未经登记的车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活动的,处以每车1000元的罚款;

  (二)未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地点运输和倾倒建筑垃圾的,处以每车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随车携带单车运输证的,处以每车100元的罚款;

  (四)未按照规定采取密闭化运输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容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或者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的,对单位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擅自设立消纳场所受纳建筑垃圾的,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 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市政府2004年8月1日发布的《合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10号)同时废止。